星期三, 11月 19, 2014

宜蘭尋鳥巡水田@頂寮、時潮

今日宜蘭天氣不像台北濕冷, 微風拂面, 非常神清氣爽。上午行程是頂寮生態公園, 這裡記錄到白腰文鳥、黃尾鴝公母鳥、褐頭鷦鶯、山紅頭、粉紅鸚嘴、鸕鶿、黃眉黃鶺鴒等鳥種, 尤其鸕鶿 3~4 隻一起入鏡, 搭配藍天背景, 清楚看到黃色喉囊, 真是美得像一幅畫。前往時潮路段, 見到數隻埃及聖䴉在綠油油草地上享用午餐, 大家討論著, 沒想到牠這麼快已從關渡拓展到這裡。 

水鳥 - 我仍然不熟, 不熟原因是泥土田埂或一個水域的 Group, 總是滲雜各種鳥種, 且距離很遠, 相似點太近, 實難以識別。但今日和大家來一趟時潮, 收穫許多。這裡記錄到鷹斑鷸、黃眉黃鶺鴒、小環頸鴴、東方環頸鴴、青足鷸、花嘴鴨、太平洋金斑鴴、黑腹濱鷸、灰斑鴴...等鳥種。原期待看到小辮鴴, 沒如所願。

最後, 感謝社長的帶領, 及懷空介紹的鳥點, 讓我們大飽眼福。


埃及聖䴉 (Sacred Ibis) - 引進種、不普
乃為埃及國鳥, 牠是世界上第一種被製成木乃伊的鳥, 古埃及時代, 只有顯貴, 神聖的人物才有被製成木乃伊的資格。爬文得知, 在台灣繁衍純屬意外, 牠們是在 1984 年從人類飼養環境逃至野外, 原為六福村表演娛樂節目, 在某個颱風夜裡逃出 4 隻, 經歷三十年, 竟繁衍出龐大家族。

埃及聖䴉屬雜食性, 喜歡吃小螃蟹、小昆蟲、蝸年、青蛙、泥鰍、螺類...等。牠的性情溫和, 若食物被小白鷺等其它水鳥搶奪, 會默默離開。頭尾烏漆, 身體雪白, 粗壯的體型讓人非常容易記得。


太平洋金斑鴴 (Pacific Golden-Plover) - 冬普
這兩隻在換冬羽, 一到冬天就會有大批度冬族群在全台各地出現。

金斑鴴虹膜暗褐色, 嘴黑色, 腳灰色至黃褐色。繁殖羽 (夏羽) 背面黑色, 夾雜金黃色及白色斑點, 臉頰、喉至腹都為黑色, 頸側、胸側至尾下覆羽有白色縱帶, 相當醒目。非繁殖羽 (冬羽) 眉線白色, 頰、喉至胸淡黃褐色, 腹部有不明顯褐色斑點。以軟體動物、昆蟲、植物種籽、嫩芽為食。



小水鴨 (Green-winged Teal)、青足鷸 (Common Greenshank)、小環頸鴴 (Little Ringed Plover)

青足鷸 - 特徵點: 虹膜暗褐色, 嘴灰黑色, 先端略向上翹, 腳略長, 黃綠色。這隻成鳥非繁殖羽 (冬羽) 覆羽羽緣白色, 內側黑色。以昆蟲、甲殼類、小魚等為食。覓食時, 和大部份的鷸一樣, 會在水裡左右掃動尋找食物。


小水鴨幼母鳥 (Green-winged Teal) - 冬普
跟 Cosa 翻水鳥書好久, 一直想這 4 隻像小水鴨, 為何側邊翼鏡綠色? 原來是小朋友, 老師指示要展翅時, 比較容易看得到。雄鳥的夏羽, 頭至頸會變栗褐色, 綠眼帶邊緣有金黃色, 非常明顯。每年 9 月至翌春 3 月, 是來台度冬數量最多的雁鴨科鳥類。


東方環頸鴴 (Kentish Plover)、太平洋金斑鴴 (Pacific Golden-Plover) 
每當看到環頸鴴, 第一眼會先注意牠的眼睛及胸帶。若眼圈金黃色, 胸帶黑色相連, 腳黃色便是小環頸鴴


小環頸鴴 (Little Ringed Plover)


東方環頸鴴 (Kentish Plover)、黑腹濱鷸 (Dunlin)、鷹斑鷸 (Wood Sandpiper)
社長說: 要認真看水鳥, 應該每一隻都要仔細辨識, 然後就會看到這張, 鷸鴴鴴...鷸鴴鴴。難度真高!

黑腹濱鷸, 冬天普鳥, 非繁殖羽 (冬羽) 看不到黑腹, 夏羽才有。特徵點是: 嘴黑色略長, 前半部下彎, 腳黑色, 冬羽的背面是灰褐色, 腹面白色, 胸側有灰褐色細縱紋。


粉紅鸚嘴 (Vinous-throated Parrotbill)





花嘴鴨 (Eastern Spot-billed Duck)
花嘴鴨最明顯的特徵是嘴黑色, 先端黃色, 眉線白色, 過眼線黑色, 飛行時, 翼鏡會展現亮麗的深藍色。亦屬雜食性, 以植物莖、葉、種籽及水藻為主食。



褐頭鷦鶯 (Tawny-flanked Prinia)


青足鷸 (Common Greenshank)
青足鷸和小青足鷸非常相似。可參考我的筆記 (Click Me)

青足鷸: 大型鷸科, 體型 33 公分, 灰綠, 稍厚微翹, 腳灰綠或黃綠色。
小青足鷸: 中型鷸科, 體型 24 公分, 嘴長尖細為黑色, 腳長黃綠色。

灰斑鴴 (Black-Bellied Plover/Grey Plover)
社長教導: 鷸的嘴巴長, 鴴的嘴巴短, 但高蹺鴴例外啦! ^^

灰斑鴴, 身長約 30cm, 上身佈滿細密灰白色斑點, 雌雄同色, 嘴腳黑色

灰斑鴴與金斑鴴披著冬羽時在外觀上十分相似, 可能需要以身材大小來區別, 灰斑鴴身長約 30 公分, 金斑鴴較小約 24 公分。

非繁殖羽 (冬羽) 背面灰褐色, 很像太平洋金斑鴴, 腹面白色, 頸、胸有褐色縱紋
繁殖羽 (夏羽) 背面灰黑色, 布滿黑色及白色斑點, 頰、喉至上腹黑色

但這隻樣子怎麼像夏羽呢?


鷹斑鷸 (Wood Sandpiper)
有人當司機 (Edward) 真好, 隨時可請他停車讓我拍。

非繁殖羽背面暗褐色, 羽緣白色, 頰至上胸及脇為淡褐色, 有不明顯縱紋。


鸕鶿 (Great Cormorant)
不知道為何每一隻都飛得好喘? 嘴巴開開的。

非繁殖羽 (冬羽), 頭部無白色細羽, 脇無白斑。
繁殖羽 (夏羽), 頭部有白色細羽, 脇有白色粗斑。

時常會見到電視介紹鸕鶿補魚, 為了控制鸕鶿, 漁民必須懂得鸕鶿的習性和馴服牠們。為了防止鸕鶿吞食大型魚類, 鸕鶿的脖子上繫了一根稻草繩子, 鸕鶿鑽入水中捕到魚兒之後, 會躍出水面, 這時候, 漁民把牠拉上船, 捏著牠的嘴巴, 提起牠的腳, 魚兒就被倒出來了。



黃眉黃鶺鴒

分享辨認黃鶺鴒的要點:
    1. 眉線: 有或無或一點點,白色或黃色。
    2. 頭的顏色: 黑或黃或黃或黃綠。
    3. 眼罩(過眼線): 黑色或黃綠色或無。
    4. 頭身是否一色。
    5. 喉胸是否一色, 或者說喉嚨有沒有特別的顏色 (如白色)。

星期一, 10月 13, 2014

花澤鵟幼鳥

因為有了所以, 所以有了因為, 既然已成何必, 何必再說既然。

星期六, 10月 11, 2014

黑鳶 & 白翅黑燕鷗

因為有了因為, 所以有了所以, 既然已成既然, 何必再說何必。











白翅黑燕鷗


星期日, 4月 27, 2014

金門之旅

年底三、四季將有始上最難的專案發生, 今年度, 公司福委提早辦員工旅遊, 規劃六月下旬有一場日本之旅; 可惜, 這個時間點, 小朋友尚未放暑假, 且期末考進行中, 故等同的費用, 個人轉辦 CP 值較高之金門賞鳥, 不過有服務業的考量, 答應 Autumn, 行程僅排兩日, 投資報酬率極低。

「旅遊的意義」是什麼? 五個字非常一針見血, 值得省思。因為外在束縛太多, 沒人會跟我們這樣玩...中部半日行, 環島一日行, 金門二日行。

前一次到訪金門約在五年前, 再之前, 可能是年幼遇到家兄服兵役, 印象有至小金門會客過。五年前這場為公司所舉辦, 以觀光名勝古蹟為主, 拍鳥為輔; 今日此行, 約安排二分之一時間騰在拍鳥上, 因為, 金門是拍鳥的天堂, 鳥種共計約 290 多種。

首先,「吉品租車」幫我們解決交通上的問題, 來回機場接送, 租兩台機車及汽車, 全部費用 3K 搞定, 除價格合理, 最重要是服務品質 - 接機路途, 借由聊天試探對金門的熟悉度, 待抵達吉品租車處, 再攤開金門縣旅遊地圖圈出一些必去景點, 親切地給予地理指引。重點, 租車時, 完全不需要壓證件及給付訂金, 對人十分的信任, 觀感非常好。(推~)
PS: 若有行車記錄器需求, 可提早告知, 免費借用。

檢視相片, 看似收穫滿滿, 實際上還留有遺憾, 因為沒記錄到蒼翡翠及黑頭翡翠。不過, 人生不需要太美滿, 才會製造下一次的機會。



玉頸鴉 (Collared Crow)
東林濱海公園的海邊, 見到第一隻玉頸鴉。牠個性機警, 覓食時常不安, 抬頭觀望; 喜歡在空曠農田、草生地或潮間帶活動。屬雜食性, 食物包括穀類、昆蟲、兩棲類、鼠類、魚類, 及腐爛動物屍體...等。這兩日, 皆可聽到玉頸鴉超級響亮的鳴叫聲「嗄咯」。


戴勝 (Hoopoe)
戴勝 (Hoopoe)
戴勝一直是 Autumn 想拍的鳥種, 但沒如所願, 這回的旅行, 亦是幫他圓一場夢, 直接帶 Autumn 看保證班。幸運地, 這次拍到美麗的羽冠, 因為戴勝平時是鮮少開冠的, 唯有在警戒、求偶、日光浴或飛降時, 才會瞬間展開。



白鶺鴒 (White Wagtail)
灰背眼紋的白鶺鴒為金門普遍的冬候鳥, 會發出「唧唧」的連續單音。白鶺鴒共有三種亞種, 另兩種是白面白鶺鴒及黑背眼紋白鶺鴒。


褐翅鴉鵑 (Greater Coucal)
褐翅鴉鵑 (Greater Coucal)
兩日行程, 看到褐翅鴉鵑很多次都飛到樹頂鳴叫, 偶爾會飛下樹叢吃東西, 因追求隱密性, 故有「隱密鳥」之稱。特徵點: 嘴黑色, 有點彎鉤, 虹膜紅色, 腳黑色, 翼面有亮麗的栗色。食物廣泛, 喜愛果食、昆蟲、軟體動物及甲殼類, 為金門普遍的留鳥。

兵營旁拍攝這隻, 杰峰居然睡著了, 使得我們必須一手抱著熟睡的小孩, 一手催著節流閥, 以環島找鳥。


蠣鷸 (Eurasian Oystercatcher)
蠣鷸 (Eurasian Oystercatcher)
蠣鷸拍攝於小金門的將軍橋沙灘, 其主要繁殖於歐洲、西伯利亞東部、中國東北及朝鮮半島。大多棲息在海岸潮間帶, 會在岩石上以小石頭堆積成凹槽, 將蛋產於凹處, 雌雄鳥再輪流孵蛋。



中杓鷸 (Whimbrel)
中杓鷸 (Whimbrel)
鮮少拍水鳥, 非常沒 Sense。若讀者發現有錯誤, 再不吝給予指正。
這隻距離有點遠, 臉部拍得不夠明顯。中杓鷸特徵是: 有頭央線, 眉線乳白色, 頭側線黑褐色; 飛行時腰及尾下覆羽白色, 翼下有黑褐色斑紋, 尾羽淡褐色, 有黑褐色橫斑。食物以甲殼類、環節動物、螺類、昆蟲等為主, 喜歡邊走邊覓食, 常單獨或小群體出現於河口、潮間帶、沙洲、礁岩及沿海草原。



裡海燕鷗 (Caspian Tern)
裡海燕鷗 (Caspian Tern)
又稱「紅嘴巨鷗」, 主要在漁塭、湖泊、潮間帶及外海活動。屬大型燕鷗, 體長約 53cm, 嘴紅色, 先端微黑, 長且粗厚。牠亦是金門的冬候鳥, 每年約超過三百隻聚集於海岸, 叫聲為吵雜的「咳-咳」。


斑翡翠 (Pied Kingfisher)
斑翡翠 (Pied Kingfisher)
還記得 Irving 對著櫥窗拍一隻斑翡翠, 說要回家對老婆交差, 自此對牠有了深刻印象。斑翡翠喜歡待在小金門的海岸水域, 停棲在插進水裡的木棍上, 有時會與水鳥爭奪地盤, 而差點摔進海裡。聽到「磯哩-磯哩」聲, 循聲即可發現其縱跡。經瞭解, 捕捉到獵物後, 會將魚左右甩昏, 才開始享受魚頭。



黃足鷸 (Grey-tailed Tattler)
黃足鷸 (Grey-tailed Tattler)
又稱「灰尾鷸」。繁殖於西伯利亞中北及東北, 冬季南遷南洋群島、澳洲及紐西蘭; 春秋過境期時常出現在海岸礁岩、潮間帶、河口及沼澤等地帶。其特徵: 臉部有白色眉線, 過眼線黑褐色, 嘴黑褐色粗直, 下嘴基黃褐色, 有黃色短腳丫。飛行時, 背面灰褐色, 翼下灰黑色。



磯鷸 (Common Sandpiper) 成鳥
磯鷸 (Common Sandpiper) 成鳥
浯江溪口拍攝完中杓鷸, 鏡頭往右平移 45 度, 見磯鷸個體。
特徵點: 眼圈白色, 嘴黑褐色, 腳黃褐至灰綠色。另外, 腹面白色, 翼前緣與胸側間有白色內凹為主要識別特徵。活動時, 不時點動頭部, 上下擺動尾羽, 並喜歡沿著水邊走動, 靠視覺啄取食物。


孔雀
原以為是環頸雉叫聲, 聞其聲而來, 眼前出現 6~7 隻天然版的孔雀在草叢間覓食。孔雀分三種: 綠孔雀、藍孔雀及剛果孔雀。下圖同時入鏡綠孔雀及藍孔雀。

印象中的孔雀, 是關在各小學的籠子裡, 當雄鳥爭奪雌鳥時, 便可見兩雄開屏, 跳求偶舞。孔雀和大多鳥類一樣, 亦是公鳥的羽裝比較漂亮。



池鷺 (Chinese Pond-Heron)
池鷺 (Chinese Pond-Heron)
黃昏五點多, 繞著田埔水庫欲返回飯店, 轉個大彎, 見到池鷺個體。池鷺雄雌同色, 唯有看體型大小判斷公母, 雌鳥體型較小。其特徵: 栗紅色的頭頸, 胸帶有紫色長簑羽, 背部披著黑藍色長蓑羽, 喉、腹、翼及尾羽為白色。喜歡待在草澤、稻田、池塘與草地。


黑面琵鷺 (Black-faced Spoonbill)
黑面琵鷺 (Black-faced Spoonbill)
田埔水庫看到黑面琵鷺混雜在白鷺絲裡, 感覺生性害羞, 稍有動靜, 立即飛走。牠的繁殖地在南、北韓及中國東北海域的無人島嶼, 冬季會到東南亞一帶度冬, 金門地區極稀有, 目前全世界數量大約一千至一千五百隻, 據 2007 年記錄, 將近有一千隻在台南曾文溪口度冬, 可見台灣生態資源非常豐富, 才會讓牠們蒞臨我們寶島。


小雲雀 (Skylark)
小雲雀 (Skylark)
不確定這隻是不是小雲雀? 怎麼身材這麼圓滾, 和先前拍得 fu 不同。
等待栗喉蜂虎返家時, 突然飛到我身後, 因躲藏角度使腳架不便移動, 故手持按了幾下快門。




栗喉蜂虎 (Bee-eater)
栗喉蜂虎 (Bee-eater)
屬佛法僧目蜂虎科鳥類, 是金門的夏候鳥。 第一天黃昏, 在田埔遇到一位老伯伯, 打招呼詢問栗喉蜂虎相關, 他回應我們: 今年還沒看到, 你們太早來了, 應該等五月份再來。當下 Autumn 問我: 怎麼辦? 我笑一笑回: 老伯伯又不是拍鳥人士, 怎麼會注意到栗喉蜂虎, 後來相機 Preview 發現, 原來在浯江溪口, 早已拍到牠的飛行版了。

栗喉蜂虎屬蜂虎科, 善於捕捉飛行中的蜂類為名, 喉部有鮮艷的羽色。第一天是在田野間看到牠追捕蜻蜓、蝴蝶, 發出「噗哩-噗哩」叫聲。第二天在慈湖才發現牠的大本營, 大量聚集於沙質土壁挖洞, 非常壯觀。








棕背伯勞 (Long-tailed Shrike)
棕背伯勞 (Long-tailed Shrike)
全島可見, 喜歡停棲於開闊環境, 等待地面獵物出現, 包括昆蟲、兩棲類、鼠類, 有時亦會攻擊較小的鳥類, 如: 翠鳥、雌鶯或雛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