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19, 2014

宜蘭尋鳥巡水田@頂寮、時潮

今日宜蘭天氣不像台北濕冷, 微風拂面, 非常神清氣爽。上午行程是頂寮生態公園, 這裡記錄到白腰文鳥、黃尾鴝公母鳥、褐頭鷦鶯、山紅頭、粉紅鸚嘴、鸕鶿、黃眉黃鶺鴒等鳥種, 尤其鸕鶿 3~4 隻一起入鏡, 搭配藍天背景, 清楚看到黃色喉囊, 真是美得像一幅畫。前往時潮路段, 見到數隻埃及聖䴉在綠油油草地上享用午餐, 大家討論著, 沒想到牠這麼快已從關渡拓展到這裡。 

水鳥 - 我仍然不熟, 不熟原因是泥土田埂或一個水域的 Group, 總是滲雜各種鳥種, 且距離很遠, 相似點太近, 實難以識別。但今日和大家來一趟時潮, 收穫許多。這裡記錄到鷹斑鷸、黃眉黃鶺鴒、小環頸鴴、東方環頸鴴、青足鷸、花嘴鴨、太平洋金斑鴴、黑腹濱鷸、灰斑鴴...等鳥種。原期待看到小辮鴴, 沒如所願。

最後, 感謝社長的帶領, 及懷空介紹的鳥點, 讓我們大飽眼福。


埃及聖䴉 (Sacred Ibis) - 引進種、不普
乃為埃及國鳥, 牠是世界上第一種被製成木乃伊的鳥, 古埃及時代, 只有顯貴, 神聖的人物才有被製成木乃伊的資格。爬文得知, 在台灣繁衍純屬意外, 牠們是在 1984 年從人類飼養環境逃至野外, 原為六福村表演娛樂節目, 在某個颱風夜裡逃出 4 隻, 經歷三十年, 竟繁衍出龐大家族。

埃及聖䴉屬雜食性, 喜歡吃小螃蟹、小昆蟲、蝸年、青蛙、泥鰍、螺類...等。牠的性情溫和, 若食物被小白鷺等其它水鳥搶奪, 會默默離開。頭尾烏漆, 身體雪白, 粗壯的體型讓人非常容易記得。


太平洋金斑鴴 (Pacific Golden-Plover) - 冬普
這兩隻在換冬羽, 一到冬天就會有大批度冬族群在全台各地出現。

金斑鴴虹膜暗褐色, 嘴黑色, 腳灰色至黃褐色。繁殖羽 (夏羽) 背面黑色, 夾雜金黃色及白色斑點, 臉頰、喉至腹都為黑色, 頸側、胸側至尾下覆羽有白色縱帶, 相當醒目。非繁殖羽 (冬羽) 眉線白色, 頰、喉至胸淡黃褐色, 腹部有不明顯褐色斑點。以軟體動物、昆蟲、植物種籽、嫩芽為食。



小水鴨 (Green-winged Teal)、青足鷸 (Common Greenshank)、小環頸鴴 (Little Ringed Plover)

青足鷸 - 特徵點: 虹膜暗褐色, 嘴灰黑色, 先端略向上翹, 腳略長, 黃綠色。這隻成鳥非繁殖羽 (冬羽) 覆羽羽緣白色, 內側黑色。以昆蟲、甲殼類、小魚等為食。覓食時, 和大部份的鷸一樣, 會在水裡左右掃動尋找食物。


小水鴨幼母鳥 (Green-winged Teal) - 冬普
跟 Cosa 翻水鳥書好久, 一直想這 4 隻像小水鴨, 為何側邊翼鏡綠色? 原來是小朋友, 老師指示要展翅時, 比較容易看得到。雄鳥的夏羽, 頭至頸會變栗褐色, 綠眼帶邊緣有金黃色, 非常明顯。每年 9 月至翌春 3 月, 是來台度冬數量最多的雁鴨科鳥類。


東方環頸鴴 (Kentish Plover)、太平洋金斑鴴 (Pacific Golden-Plover) 
每當看到環頸鴴, 第一眼會先注意牠的眼睛及胸帶。若眼圈金黃色, 胸帶黑色相連, 腳黃色便是小環頸鴴


小環頸鴴 (Little Ringed Plover)


東方環頸鴴 (Kentish Plover)、黑腹濱鷸 (Dunlin)、鷹斑鷸 (Wood Sandpiper)
社長說: 要認真看水鳥, 應該每一隻都要仔細辨識, 然後就會看到這張, 鷸鴴鴴...鷸鴴鴴。難度真高!

黑腹濱鷸, 冬天普鳥, 非繁殖羽 (冬羽) 看不到黑腹, 夏羽才有。特徵點是: 嘴黑色略長, 前半部下彎, 腳黑色, 冬羽的背面是灰褐色, 腹面白色, 胸側有灰褐色細縱紋。


粉紅鸚嘴 (Vinous-throated Parrotbill)





花嘴鴨 (Eastern Spot-billed Duck)
花嘴鴨最明顯的特徵是嘴黑色, 先端黃色, 眉線白色, 過眼線黑色, 飛行時, 翼鏡會展現亮麗的深藍色。亦屬雜食性, 以植物莖、葉、種籽及水藻為主食。



褐頭鷦鶯 (Tawny-flanked Prinia)


青足鷸 (Common Greenshank)
青足鷸和小青足鷸非常相似。可參考我的筆記 (Click Me)

青足鷸: 大型鷸科, 體型 33 公分, 灰綠, 稍厚微翹, 腳灰綠或黃綠色。
小青足鷸: 中型鷸科, 體型 24 公分, 嘴長尖細為黑色, 腳長黃綠色。

灰斑鴴 (Black-Bellied Plover/Grey Plover)
社長教導: 鷸的嘴巴長, 鴴的嘴巴短, 但高蹺鴴例外啦! ^^

灰斑鴴, 身長約 30cm, 上身佈滿細密灰白色斑點, 雌雄同色, 嘴腳黑色

灰斑鴴與金斑鴴披著冬羽時在外觀上十分相似, 可能需要以身材大小來區別, 灰斑鴴身長約 30 公分, 金斑鴴較小約 24 公分。

非繁殖羽 (冬羽) 背面灰褐色, 很像太平洋金斑鴴, 腹面白色, 頸、胸有褐色縱紋
繁殖羽 (夏羽) 背面灰黑色, 布滿黑色及白色斑點, 頰、喉至上腹黑色

但這隻樣子怎麼像夏羽呢?


鷹斑鷸 (Wood Sandpiper)
有人當司機 (Edward) 真好, 隨時可請他停車讓我拍。

非繁殖羽背面暗褐色, 羽緣白色, 頰至上胸及脇為淡褐色, 有不明顯縱紋。


鸕鶿 (Great Cormorant)
不知道為何每一隻都飛得好喘? 嘴巴開開的。

非繁殖羽 (冬羽), 頭部無白色細羽, 脇無白斑。
繁殖羽 (夏羽), 頭部有白色細羽, 脇有白色粗斑。

時常會見到電視介紹鸕鶿補魚, 為了控制鸕鶿, 漁民必須懂得鸕鶿的習性和馴服牠們。為了防止鸕鶿吞食大型魚類, 鸕鶿的脖子上繫了一根稻草繩子, 鸕鶿鑽入水中捕到魚兒之後, 會躍出水面, 這時候, 漁民把牠拉上船, 捏著牠的嘴巴, 提起牠的腳, 魚兒就被倒出來了。



黃眉黃鶺鴒

分享辨認黃鶺鴒的要點:
    1. 眉線: 有或無或一點點,白色或黃色。
    2. 頭的顏色: 黑或黃或黃或黃綠。
    3. 眼罩(過眼線): 黑色或黃綠色或無。
    4. 頭身是否一色。
    5. 喉胸是否一色, 或者說喉嚨有沒有特別的顏色 (如白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